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徐州医科大学工会网站 首页 > 巾帼风采 > 正文 > 文章详情

    立德树人育桃李 攻坚克难攀高峰

    来源:徐医大工会委员会 作者:发布时间:2021年05月01日 16:39

    4月30日下午, 2021年江苏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南京召开。我校曾令宇教授被授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曾令宇表彰会场照1.jpg

    证书.jpg奖章.jpg

    曾令宇教授现任我校医学技术学院院长、骨髓微环境及造血调控关系研究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免疫学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学组委员。先后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及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

    立足本职岗位,助力专业和学科发展

    曾令宇教授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工作,带领学院成功申报医学检验技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1995年任教以来,曾令宇同志先后承担我校血液病研究所、江苏省骨髓干细胞重点实验室、科技处以及医学技术学院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从实验室管理、学科建设到学院发展,从研究生基础理论教育到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从科技开发到对外服务,对待工作她始终常思落实之责、常谋落实之策、常抓落实之事、常求落实之效。

    以德树人,培育医学科技人才

    作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曾令宇教授始终按照“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秉承“重思维、育能力、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根本任务,按照学校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完善了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本、硕、博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主观能动、勤于思考、独立创新、攻坚克难的“工匠精神”,引领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培养出学科技术骨干13人、博士4人、研究生40余人。

    曾令宇1.jpg

    深化学科内涵建设,攻坚克难提升科研实力

    曾令宇教授始终坚守在血液系统疾病及并发症的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第一线,在基础向临床转化方面获得一定突破。

    为了科研中的技术难题得到及时解决,实时交流和定期组会已经成了多年来的坚持,风雨无阻。线上视频会议和学术交流、线下组会汇报及文献阅读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始终贯穿于团队科研建设的各个阶段。为了提升专业方向的国际化水平,与国内外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多个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经过多个项目的洗礼,团队成员均成为独挡一面的技术研发骨干,成功打造了造血微环境及造血调控技术创新团队。

    近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以及江苏省科技厅创新人才项目,对骨髓微环境因素内皮细胞与造血重建的关系及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市级以上相关科研奖励7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医学1区杂志 Haematologica等杂志上;在转化方面,提出了EPC以及 MSCs /EPCs 联合防治 HSCT 植入不良并发症的新策略。初步建立 HSCT 中 HSCs、EPCs、MSCs联合输注的临床应用体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2018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江苏省卫计委的资助1项、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

    曾令宇2.jpg

    凭借着坚韧执着的理想信念,通过自主研发攻关,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课题1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中华医学奖1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1项,徐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收录40余篇。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曾令宇教授牺牲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长期坚守在实验室和科研一线,以立德树人为理念,为我校培养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学科技术骨干,凭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科研,在科研工作中集智攻关,勇攀高峰。